尽管几个世纪的现代化文明进程,显然美国还没有准备好或是太晚面对这个后现代化带来的冲击, 尤其是几次金融风暴, 以及诸多的涉足,使得美国就像个庞大但是陈旧的机器跟不上时代步伐,抛开政治,你就会多多少少明白,美国会变成今天的这个样子。提到美国,你能想到的标签都有哪些?美国梦,自由骑士,跨掉的一代,嬉皮,在路上,乌托邦。。。现在是不是觉得突然有点陌生了。
当你看到电影镜头里的场景你会发现,过去我们一直在学习复制西方,尽管环境不同,人文不同,如今你会发现这种差距在渐渐缩小,重叠,然而这种拉锯还会越来越激烈,这个后现代化,后疫情时代正是拉锯战的分水岭。如果你看过《美国工厂》你会明白很多,加上这部电影你就会更理解美国普通老百姓,不同阶级,社会两极分化为何会这么严重。
影片的上半段,给我的感觉就是 – 更迭,这就是时代的更迭,大势所趋。。。然而眼前发生的这一切,依然是我们将来要学习的,因为历史也是重复的。
无法理解一个人的选择,也不要试图去。
没有人天生选择如此,也没有人会永远脱离现代文明社会,就像电影里的场景,当女主去拜访当年一起游牧生活的好友家里做客时,我想女主还是有些的动摇的。然而,当她看到父子俩的钢琴连弹 犹如“惊雷”般,让女主回归普通人最后的希望彻底斩断 女主偷偷跑回房车 在车里 你可以看到女主那种渴望和固执的矛盾,爱情,友情,动物,带孩子的手足无措。。。那种纠结,抉择。隔天清晨无声的独自环绕房子,像是与这个文明世界的彻底告别,回归“现实”,继续游牧,当其独自来到海边,狂风暴雨,此刻她才觉得最安全,心情才是最平静的,她已经无法改变。我想小说里肯定会有更多的心理描写。
电影的最后一段,其实非常有意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而这段记忆也可能是他们想真正开始游牧生活的原因,有的人会分享给同路人,有的人可能深深的埋藏心底,永远不会向人诉说。
片尾那段那段对话,本人觉得也是点睛之笔。
献给不得不上路的人
我们路上见
电影的上半段你感觉像是个写实的纪录片,下半段才更像是个故事片。当你看看完整部电影,尤其是从下半段开始,你会发现,你是在阅读一本书,真的要用心的去看,去体会女主的内心世界。真的,整个观影的过程给你的感受是不同的,看到最后,你其实会理解更多,你不会再去担心女主的苦,不理解,不再感到悲凉,反而会感到一种解脱,甚至还有那么一丝愉悦,就像我们每个人当下的生活。
整个影片伴随着淡淡的,忧伤绵长的钢琴曲,给人一种清冷的基调,就像是女主的样子。女主Fern(Frances McDormand),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你看过《三块广告牌么》或者短剧《奥丽芙·基特里奇》(2009年美国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那你一定对她不会陌生。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