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


恭喜【与知伴行】成立一周年之际成功入驻skykiwi【天维伙伴】专栏啊,今天和李老师进行了毫无底线的互相吹捧之后差点远隔太平洋抱头痛哭,全凭兴趣爱好和业余时间搞点自己喜欢的事,虽然没人看,也居然坚持了一年。希望纽村扛把子skykiwi能让更多同类找到我们。 最后的结论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的征途不是星辰大海,而是财富自由。 www.YuZhiBanXing.com 废话结束。 最近大家都在聊《知否》,都说正午出品必是良心剧,我也就认真(二倍速)追了几集,结果除了被大娘子圈粉以外,还发现了一些挺有意思的知识点(表情包),追剧少女们可以在舔屏朱一龙之余学习(收藏)。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 南宋 吴自牧《梦粱录》 我才看了十几集,就发现剧中出现了不少的中国江南文化的符号,从建筑风格,到庭院装饰,甚至部分器皿的摆放安排,很多都代表中国典型的传统美学风格。尤其是在描写宋代文人雅士喜爱的装B生活“四艺”:点茶、焚香、插花、挂画上更是下了不少功夫。观后觉得自己逼格都提高了不少有没有。 点茶 宋徽宗曾经写诗描写斗茶:“上春精择建溪芽,携向云窗力斗茶。点处未荣分品格,捧瓯相近比琼花。”可见点茶在宋代的兴盛与普及。 剧中,盛老太太请来老闺蜜孔嬷嬷,教三个孙女点茶焚香插花的规矩和技艺。电视剧的细节的确做足了,茶盏、烫瓶、盏托、茶碾子、绢罗、茶筅、煮水器、泉水。。。好么摆了满满的一桌子。 点茶的全部流程是:烤茶、碾茶、筛末、煮水、点茶、调膏、击拂、候茶、品茗。 说人话,就是将茶饼炙烤、碾磨成末,然后再用筛罗分筛出最细腻的茶粉,用釜烧水,再用沸水点注,把茶粉调成糊糊状态,沸水点注也有讲究,水不能太沸,要用刚刚咕嘟起来的水,一点一点冲到茶碗里,把茶粉调成糊状,最后再次注入沸水,然后用器具击拂茶汤,就完事了。是不是感觉这个流程莫名眼熟?对啊!这tm不就是手冲咖啡的全过程么啊喂!母门老祖宗传下来的玩意儿,三里屯五道营那些个咖啡店凭什么卖得跟金子一样贵?!大娘子表示不服。 苏轼曾经写诗夸赞点茶高手“西湖南山净慈寺高级barista”南屏谦师:“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那五姑娘吐槽贼难学的”茶山水“和”咬盏“又是啥意思呢?我们底层人民的理解是“咖啡拉花实用技巧大全“。 算了不瞎扯,“茶山水”,也叫茶百戏、水丹青等。北宋陶谷在《荈茗录》中记载:“茶百戏……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这段话意思是点茶注入沸水的过程中,茶汤表面则出现了山水云雾,花鸟虫鱼等图案,仿佛一幅幅瞬息万变的水墨画。额,我还是觉得是咖啡拉花…… “汤以分轻清重浊,相稀稠得中,可欲则止,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谓之咬盏。” —— 宋徽宗《大观茶论•点》 至于咬盏,其实就是指茶汤表面冲出的泡沫已漫过了茶盏,却不溢出,牢牢挂在茶盏边缘上。我脑中只浮现出我爸教我”如何将啤酒倒出丰富泡沫且不会溢出”的理论实操课程(爹,您说说您都教了我些个啥!) 焚香 焚香是宋朝富二代文艺青年必备技能,孔嬷嬷教盛家三姐妹焚香,用的是“隔火焚香”法,这是宋朝最流行的焚香方式。先点燃一块香炭埋入香灰中,再隔一层云母片,最后在云母片上放入香品,因不直接点燃香品,所以香味容易发散,没有烟火之气,低回悠长,经久不息。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烧香诗》:“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令有香不见烟。素馨欲开茉莉拆,低处龙麝和沉檀。” 里提到的“沉檀龙麝”,是中国四大名香,自古以来最名贵的四种香料,分别是“沉香、檀香、龙脑香、麝香“。 看剧的时候会发现盛老太和盛老爷经常一边聊天一边手里忙活着,他们鼓捣的事叫“打香篆”,是用模具把香料压印成以篆文为花样的字型或图形,慢慢燃尽的方法。 香篆这种品香的工具也叫“香印”、“香拓”,现在也有很多人玩这个,淘宝一搜一堆“香篆香道用品”。其中包括香灰,香篆,灰押,香粉罐,香炉,香粉碟,羽扫,蒜头瓶一大堆器物,矮马这得是有多悠闲多有生活情趣才玩香啊…… “香篆,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燃于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 —— 宋 洪刍《香谱》 看了看资料,打香篆的方法特别有仪式感。先要在香炉里铺一层香灰压平,接着放上香篆,填满香粉,沿着香粉槽边敲击,使香粉与香粉槽脱落,最后提起香篆后点燃已经压成漂亮花纹的香粉,这才算一炉好香完成了。我发现宋朝人民真是能担得起风雅二字。 纳征 三书六礼是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出自维基百科)“三书”:“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包括六个礼法,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纳采:六礼之首礼,就是当男方想与女方结亲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人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古时通常用大雁,后世有所改变。 问名:求婚后托请媒人问女方姓名及生年月日准备合婚的仪式,通常也执雁而问。纳吉:就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结果通知女方的仪式。后世称这阶段仪礼为「订盟」,现代称「订婚」,是婚礼中关键的仪礼。男家卜吉之后,再备礼到女家决定婚约。古俗仍然用雁,以做为婚事已定的信物。纳征:又称「纳币」,是订盟之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进入成婚阶段的重要仪礼。征在这里是「成」的意思。币所指的财物在古代是指皮帛等物,以后才逐渐发展成为聘金。这项成婚礼又称为「完聘」、「大聘」或「过大礼」等。 男方往往备有礼单,装礼品的箱笼,由人挑抬,有的地区伴以鼓乐,在媒人和押礼人护送下前往女家。这项仪式是「六礼」中唯一不用雁的仪式。 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好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女方同意时的仪式,古时通常也用雁,现代多用红纸笺写迎娶日期时辰或口头通知协商,民间俗称「提日子」、「送日头」。亲迎:是新郎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为正式的婚礼,也用雁。 投壶 “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 ——《礼记 · 投壶》 除了风雅的点茶焚香,剧中还涉及打马球,结诗社等富家公子的各种消遣,第一季就演了公子哥儿们“投壶赌雁”的游戏。 投壶是中国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来源于射箭,但古时候宴客,家里宾客众多,院子又不够大,只能用投壶来代替射箭的游戏。 “投壶,射之细也。燕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 —— 宋 吕大临《礼记传》 投壶一直到清代还很流行,明朝一些皇帝爱玩投壶,明画《明宣宗行乐图》中,便留下朱瞻基投壶的情景。《金瓶梅》里的西门庆也擅长投壶。(我不会告诉你我是怎么知道的) 虽然网上一堆骂的,但其实这剧还不错,而且我也才看了10集而已,就已经发现这么多有意思的细节。不过据说《知否》一共七八十集,不知道会不会弃剧,毕竟《真探第三季》还没有看,奥斯卡提名的电影也没有时间看,哎,算了生活不易,还是来点大娘子镇楼吧~~~

《知否》— 原来舔屏朱一龙还能收获宋代四艺知(biao)识(qing)点(bao)


长周末,春节看剧推荐。国产高分网剧《鬼吹灯之奴怒晴湘西》潘粤明潘老师金牌保证,超级好看。俊男靓女的窝床剧《知否 知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漫威猛剧《Punisher惩罚者》第二季以及英国温情暖剧《少年犯》,总有一款适合您。

长周末,春节假期窝床煲剧推荐



这是由陆庆屹拍摄一部家庭纪录片,关于他的老家,他的家庭,他的父母,基本上就是其父母的日常。因为每年春节期间他都会回老家看望父母,所以电影记录了从2013年到2016年春节(春天)期间,其老家父母发生的变化,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电影的名字叫做《四个春天》,导演也是按照这个时间轴来完成剪辑的。(据说导演剪辑这些本来就是要给父母看的) 2013—这一年的春天,可以说是这四个春天里最欢乐幸福的一年。导演的父亲教师退休在家和导演母亲每天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两个人唱歌跳舞,养花种菜,养鱼养蜂,幸福满满。其父亲更是个老文艺青年,爱好广泛。不仅会,摄影,剪辑,音乐,吹拉弹唱,还能制作乐器。。。而且全都是自学成才。简直没有老头不会的。而导演的母亲,性格开朗乐观,心灵手巧,每天照顾家里,忙着家务,偶尔也和老伴儿,夫唱妇随,羡煞旁人。 (其间导演父亲吹了一曲竖笛,曲名叫《红河谷》,我怎么都想不起来是啥,亲自录音在微信上跟支老师求教,人家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曲子,还知道是啥乐器,不服高人有罪) 在这一年的春天,导演拍摄的过年画面是满满的幸福感,尤其是准备过年时,各种美食,估计观众也是大咽口水,也会自然的想起家乡的美食,想起自己的亲人,让人看了想家。 这部纪录片,基本上就是导演或是其家人用了很简单的拍摄设备(单反),尤其是第一年,你可以看到有的画面不是特别清晰,录音也不是特别好,拍摄过年的画面,还用到了广角镜头。不过这本来也是家庭的记录。 在整个影片中,春节的一个主要活动就是家庭祭祀。我发现南方和北方过年,虽然都是家庭团聚,可是风俗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南方人过年要拜祖先然后春节要扫墓祭祖。 而北方(东北)一切祭祀活动都在年前完成,而且也挺简单。有意思的是(有点讽刺),现在家庭的祭祀活动可能不再那么重视了,反而更多是祭祀财神。 导演的家里,一个五位成员 原来这一家人,各个都有文艺细胞,而三个孩子,其中”出境”最多的就是导演的姐姐。姐姐常年在东北沈阳,姐姐也是活泼可爱。。。。 正当大家都沉浸在这美丽画面,一家人幸福的气氛中时,画面突然一转,2014年姐姐重病而意外离世,显然对整个家庭,尤其是导演的父母是打击最大的。顿时让人觉得无比压抑。。。他们的父母没有生活在城市里,要不然画面会显得更加的冰冷。好在他们老家的乡村风景十分美丽,鸟语花香。可是当人遭遇突然的变故,即便是再乐观的的人,即便是在这样美丽舒服的环境里,人也高兴不起来,貌似周遭的环境也与他们没有太大关系了。导演的记录片画面没有用失去亲人时那种大鸣大放的哭嚎眼泪来表现,而是通过葬礼时吹鼓手的哀歌(貌似也是开头的那段音乐),通过姐姐生前的影像,歌声,以及以往的每年家庭的团聚录像,以及母亲的谈话,父母每年的纪念,尤其是父母脸上消失的欢乐,以及父母加速的衰老来展现。虽然没有撕心裂肺,然而这这种痛反而更加要命,缓慢的,深刺心骨。对于观众的感染力是巨大的。有时候人们遭受感情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有些可能就像慢性毒药,慢慢侵蚀一个人,而且会传染每个人,会侵蚀到观众。也许在照顾姐姐生病期间,全家已经有了心里准备,慢慢接受一个事实,只是用时间慢慢煎熬。。。而情感的恢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我真怀疑,如果没有导演母亲的乐观坚强,他的父亲可能会在这两年(两个春天)垮掉。 好在第四个春天,老两口可能在悲伤中慢慢恢复了一些,这一点从导演的画面中也能看得出来,父母在上坟的的时候,又唱了和跳了三步,而画面也转向了老家的乡村风光,田间的几个农民还在传统用牛马耕田劳作,狗儿也在田间闲逛,树木花草开始发黄变绿,一片春意盎然,这也预示着新一年春季的开始。 而后来的2017导演又给父亲买了一个电钢琴作为新玩具,2018年又带着父母去丽江旅游。所有的一切也预示其家人慢慢走出阴霾,逝去的亲人铭记在心,生活总得继续,时间会抚平一切,迎接新的生活,新的一年,春天。 燕子 记得小时候,每年也会有燕子飞来当时的老房子筑巢。你会发现,一对儿燕子每天都会衔一点泥吧,衔一点草,慢慢的爱巢筑好,不知不觉你会发现,巢里就会出现几个张着小嘴的小燕子,每天燕子爸爸和燕子妈妈都是时不时飞出去捉虫子来喂养小燕子,好像燕子妈妈留在窝里的时间比较长照顾燕子宝宝,燕子爸爸出去找食的次数比较多。而且,老人告诉不要伤害燕子和房檐下燕子的窝(会眼瞎),因为来年春天他们还回来,他们的孩子也会组建自己的窝。。。 现在城市的孩子可能都看不到燕子了,可能麻雀也看不到,其实这是挺可悲的。有时候和父母聊天的时候,他们也总是怀念过去,怀念我小的时候和他们的小时候。比如,某晚开车时,我说今晚的月亮特别大,特别亮。。。爸爸说,他小时候,夏天的晚上就躺在河边的沙滩上看大月亮,那时候的小河没有污染,清澈见底。。。(我就不说现在了),爸爸感叹小时候的环境现在和以后再也没有咯。我很庆幸,我小的时候还能看到。 其实片中很多次看到燕子,其实燕子也正像我们的父母,无私的为子女奉献,也像片中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那么无私,不求回报。 母亲 其中有一个画面,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姐姐去世的一年后,导演母亲在门外送外孙的情景,母亲站在门口目送坐在出租车里的外孙,然后回到门里,一秒之后马上又出来,好像有什么事情。。。导演母亲这一自然的一进一出场面真是让人深深动情。一进可能是让外孙安心的离开,而这一出,又表明对外孙的不舍和惦念,好像还有什么事情忘了嘱托,看着外孙也让老人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吧,这一刻是让人思绪万千的,而这一幕也只有老人本能的反映。 在影片里,相对于导演父亲的多才多艺,谦和温婉,显然母亲性格开朗乐观。传统观念里,父亲一般是家里的顶梁柱,在外辛劳养家赚钱;而母亲的角色是丈夫的贤内助。我一直觉得母亲对于整个家庭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子女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母亲不仅要支持丈夫,照顾儿女,还有敬养老人。我知道,现在的女性也是一样出去赚钱养家,更加辛苦,这个我非常赞赏。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我发现这种传统的感情,尤其是隔代的情感纽带变得非常的淡薄,甚至断裂。子女远离父母,建立自己的家庭,生儿育女。。。也许你会说我的观念太守旧,现代人的生活会有很大压力。我只是不希望,这种家庭的情感变得像西方这样淡薄,不希望这种国人的传统偏离太远。不要在过节的时候才想起打个电话,过年的时候才回家。我们都会曾经是个孩子,渴望父母的照顾,但是我们也会长大,需要照顾孩子,我们也终将会老去,希望亲人的陪伴。没有什么比亲情更重要的东西了。一个家庭就像一块砖,构建着我们整个社会体系,尤其是道德精神层面。而一个家庭靠也是家庭成员之间紧密的情感,让我们抓的更紧,更加坚强,父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老师,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我只是希望我们能回归传统一些。 我很庆幸我能有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童年,尽管我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可是父母那辈有兄弟姐妹,人多啊,所以我们这些孩子彼此也都像亲兄弟姐妹一样,从小玩到大,大家庭其乐融融,可以说家里有老人,就是整个家族的一个宝,凝聚着整个家族,这种传统也影响着下一代,也希望我们下一代的子女也一样成为亲人。 本来我打算把这部纪录片要播给父母看的,可是当我看到第二个春天的时候我自己的心都碎了,我自己都有点承受不了(年龄大了,真心推不动这类片子),我怕爸妈更受不了。还有,就是我有点自责(不是因为我不会摄影摄像)。不过话说回来,我真应该从现在开始记录下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这是我最近几年来看到过的少有的好片子,在观影的过程中,你会觉得你会情不自禁的被感染,被感动,当你看到老两口,你自然也会想到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样平凡,真实,幸福,当然也有悲伤,可是人生就是这样,总有悲欢离合。然而不管怎样,我感受到更多的是温暖,在每个人的心里,因为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o”)

《四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这部是《无名之辈》(慌枪走板 / A Cool Fish)--- 憨皮贼,毒舌妇,赖保安 豆瓣评分8.4,荒诞搞笑,笑中带泪,还有点主旋律,绝对黑马。

《无名之辈》— 憨皮贼,毒舌妇,赖保安



错过了新西兰国际电影节贾樟柯的《江湖儿女》,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无论世界怎样变化,我们注定是江湖儿女,小武,赵小桃,巧巧,韩三明。。。他们,我们都已是山河故人。。。然而。。。

《江湖儿女》— 三峡再无好人?!


这几天应该是正在热播的国产电视剧,尤其是对于老北京们应该是特别亲切的。看这部剧应该都是中老年人,但确实是一部很好看的剧集,剧集的格调其实是轻松愉快的,即便是大灾小难也都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正阳门下的小女人,好看。

《正阳门下的小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