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女孩被奸杀,母亲(女主)为了破案心切,在其小镇外的三块广告牌子上花钱打广告,点名警察局长写上了如下的三句话,质疑警察为啥还破不了案,这一动作在小镇掀起来不晓得波澜。
“Raped while dying”, “And still no arrests?”, and “How come, Chief Willoughby?”
与其他的影片不同,影片主要讲的是女主与警察们的纠葛,而随着情节的慢慢展开,你会发现,很多情节是你无法按常理预期的。
女主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人,而女主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要求警察尽快破案,将罪犯绳之于法,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出于母亲的角度,怎样都不过分。
局长:得了癌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被点名,就算不作为也有情可原,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案件都能破获,但是警长并不代表不关心,不重视。。。而局长在里边起了很关键的作用,也算在生命最后时期所尽微薄之力。
局长跟班:依赖母亲,有些暴力,思想简单。。。
牧师,牙医,女主儿子的同学:他们算是小镇居民的代表,旁观者,“伪善”的站在女主一边,但是并不赞同女主在广告牌上发广告挑战警察,尤其是对一位患上绝症的警长,这显然是不尽情理的,这也是间接的表达了事件的矛盾所在。
电影,用很简单的几个场景和演员的表演,就很快勾勒出每个相关人物的性格特征,而随着故事的展开,而揭露出每个人出发点,其实是很深刻的,只是电影给人的感觉并不是有很深代入感,(主要也是女主的长相)
电影里是极其讽刺的,正义与寻求正义,善与“恶”,。。。。并无太多界限,然而无论法律还是人性,又略显宽容。
女主:其实内心是自责的,这也是可能她这么执着的一个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发点,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被对方理解和领情,人都会犯错,尤其是有了误解,会让矛盾升级,然而当一切的一切有回归到人性,善的一面的时候,所有的恩怨可以一笔勾销。
我只能用三个词,来形容看完电影的感受—讽刺,扎心,暖心。而且,电影的最后还用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让人耐人寻味,且意犹未尽。
演员的表演还是很到位的,女主(Frances McDormand )天生一副苦瓜脸(真的没有笑容,就像在根据小说《奥丽芙·基特里奇》《Olive Kitteridge》拍摄迷你剧女主一样。。。推荐大家看下小说,没时间看剧也可以,基本没啥修改),真的不用演。
局长:Woody Harrelson,从《真探》才开始注意这个老哥。
音乐: 导演大部分采用了比较舒缓或是比较轻松的音乐,而且也非常好听。可能并不想把电影拍的那么沉重,毕竟拍的不是罪案片。而电影的开头和中间转折的部分,用了同一首交响乐—The Last Rose of Summer. 可能这就是有些文化上的深意了,这我就不懂了。
佳片,佳片,佳片。